第四百八十九章 敕命
關燈
小
中
大
陸征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天津衛,卻是發現這兒早就人去樓空,不只皇家學堂的人馬已是開赴去了塘沽,便是海路安撫使司的鄧健亦是帶人隨同。
鄧健也是杭州人,聽到這消息自也是駭然無比,既然徐謙打算南下,現在雖是冬季,並不適合出海,不過只是沿著海岸南下至浙江,倒也不算什麽難事。
而且因為預備明年的出海,所以大量的物資也已經及早地在塘沽港囤積,只需命人將糧食、淡水以及一些物資直接裝船即可。
杭州的情況依舊不明,可越是如此,就越是要爭取時間,徐謙不是個慢慢吞吞的人,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,數百水手和上千校尉登上了滿載糧草、淡水的數十艘大船,旋即揚帆出海。
古代的船只出海往往寧願沿著海岸行駛也不願意直穿汪洋,對船員們來說,他們寧願直面暗礁的危險也害怕看不到陸地的感覺,對於這支曾經馳騁四海的船隊來說,這個任務倒是顯得簡單多了,鄧健站在旗艦的甲板上,不可一世地指揮著舵手、帆手、水手們控制風向,隨即回到船艙,在巨大的艙裏,徐謙正看著桌上的指南魚,見是鄧健進來,朝他笑笑,道:“怎麽,什麽時候能抵達浙江?”
鄧健苦笑道:“冬季多是北風,所以滿帆之後行船很快,就怕碰到礁石,所以我已命船隊先偏東行駛二十裏,好在這兒不是南洋海,那裏臺風多一些,這兒倒是沒有什麽危險,至多五天就可到達。只是我聽說許多校尉不習慣坐船,很多人上吐下瀉,怕是到了岸,弟兄們已經吃不消了。”
徐謙擡眸,鄧健發現徐謙的臉色蠟黃,不由道:“怎麽,徐兄弟原來也暈船?”
“漕船不暈,海船卻暈得厲害。”徐謙苦笑,不過畢竟是南人,倒還不至於上吐下瀉,只是道:“我倒是不打緊,這船上的人一個都不能有閃失,所以盡量以安全為主,不可冒險,這一次杭州淪陷,非同小可……哎……”
鄧健不由冷笑道:“這卻無妨,不是說倭寇只有三千人不到嗎?些許人馬不足掛齒……咱們大明在浙江有大軍數萬……”
徐謙卻是苦笑,道:“若是這些人真有用,又怎麽可能會被人襲了杭州?”
鄧健訝然。
徐謙繼續道:“其實這還是其次的,我最擔心的還不是這個,倭寇畢竟敵我分明,至少我等還曉得倭寇是賊,會有提防。只是這一次我的感覺是,在浙江一定有倭寇的內應,否則三千倭寇登岸,為何此前沒有傳出警訊?又為何倭寇能從容襲擊杭州?各部兵馬卻是始料未及,杭州又非沿海,這麽多的倭寇如何做到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杭州城下?到了現在,你還不明白嗎?”
鄧健臉色也拉了下來:“你的意思是,這些倭寇還有同黨,這些同黨在浙江的影響也是不小?”
徐謙冷笑:“倭寇算什麽,不過是別人手裏的一把刀而已,真正可畏的不是刀,而是人,我不害怕刀,害怕的卻是握刀的人,更可怕的是,這個握刀之人或許就在你我身邊,這才最是恐怖。”
鄧健皺眉:“那麽……應當如何,你畢竟只是個學士,初去浙江,既無欽命又不能節制別人,只帶著千餘人去,豈不是羊入虎口,實在不成……”
徐謙壓壓手,不過或許有些暈船的緣故,他沈默了一下,努力壓著自己的不適,才道:“這一趟,非去不可,我乏了,得去歇一歇,船上的事交給你了。”
鄧健嘆了口氣,點點頭又搖搖頭,走出船艙去。
一艘艘大船悄然游弋在海天一線之間,盤旋在桅桿上的海鷗證明這裏距離陸地並不遠,巨大的船身隨著水流晃動,大風將船帆打的啪啪作響,船隊徐徐南下,在波濤中巨大的船身微微晃動,而此時的徐謙已是悄然入夢。
夢裏隱隱有號角,有嘶聲裂肺的嬰兒和女子慘呼,有人發出不甘的低吼,有放肆的狂笑,那哭聲會同著笑聲穿破了雲霄,穿刺了虛空……
廷議。
楊廷和坐在椅上,聽著與會大臣的激昂言辭,動蕩之際,大臣們往往最是激憤,此時有人道:“倭寇欺人太甚,可是為何數萬新軍,卻是如此不堪,竟讓倭寇占據如此大邑,假若倭寇只是單純劫掠倒也罷了,遲早他們還是要棄城而逃,杭州也遲早可以收覆,怕就怕倭寇以此為據點,四處攻略州縣,將來尾大難掉,只怕禍患並不小於寧王之亂,諸公,事到如今,萬不可姑息養奸、養虎為患,朝廷必須南征,以解燃眉之急。至於新軍,老夫要問,此前朝廷編練新軍,是以強軍平倭為目的,可是現如今,這新軍比之從前更加不堪,每年浪費的內帑錢糧亦是從前數倍,為何如此不肖,如此不堪一用?”
“張大人所言甚是……”
楊廷和神情不變,端坐在一旁,心裏卻不由微微嘆了口氣,大家說的倒都是有道理,可謂字字珠璣,引經據典,可問題在於,說了這麽久,還是空話套話,只說南征,這南征怎麽個征法,如何調集糧草,派遣哪路軍馬,要糜費多久,假若大軍抵達了江南,倭寇遠遁了又當如何,這些事,卻無人有心去問,似乎如此細枝末節,和眼下的倭寇無關,仿佛他們說幾句南征,一切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。
只是這個時候,必須集思廣益,集思廣益的意義未必是要采納誰的意見,只是因為這是大明朝的傳統,不吵鬧幾下,就不足以顯見閣臣們的開明,不多聽一些意見,就被人罵做宰相肚裏不能撐船,所以楊廷和心裏有自己的盤算,至少他認為南征不切實際,可是也得耐著性子去聽,至於到時候如何制定章程和方略,卻是幕後的事。
“諸公,事急矣,倭寇禍國,已是孰不可忍,只是……”
正說著話,這個時候有個小太監躡手躡腳的進來,小心翼翼的到了楊廷和身側,那些發言者依舊還在大放厥詞,小太監卻是將一個紙條交給楊廷和。
楊廷和展開紙條,上頭寫著蠅頭小字:“朕已敕翰林侍讀學士為欽差,率軍火速前往江南,中旨已發,望卿家以國家為重,於內閣另草旨意,昭告天下,鹹使聞之。”
楊廷和的眼眸瞇起來,手指頭有節拍的拍打著自己的大腿,這個條子很奇怪,既然是宮中已經下旨,為何還要內閣再下一道旨意,況且這顯然也不合規矩,徐謙未必是通過正常渠道走的,只不過……現在計較這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。楊廷和不是傻子,這樣的大事他可不敢推三阻四,一旦再出什麽事,這個責任算是誰的,殿中諸公的言辭他是一句都聽不進去,眼下既然徐謙非要掛帥不可,倒也成全了他。
他朝小太監點點頭,小太監會意,立即取了筆來,楊廷和將條子放在膝蓋上,用筆寫下八字:“從速辦理,不可延誤”,隨即他將條子交給小太監,低聲吩咐道:“立即送去待詔房。”
小太監點點頭,飛快去了。
殿中依舊還在爭論,似乎是因為南征的錢糧出了問題,戶部和兵部的官員舌槍唇劍,很是熱鬧。
楊廷和則是打起精神,耐著性子聽著,只是這心思,卻早已飛到了爪哇國。
徐謙為欽差去江南處置杭州的事,這個徐謙能成嗎?在江南可不只是區區倭寇,假若只是區區倭寇,楊廷和未必就放在心上,徐謙固然是欽差,可是畢竟太年輕,嘴上無毛、辦事不牢,這個家夥怎麽看,都不太靠得住。
不過對嘉靖只委派欽差帶著一隊軍馬火速南下的處置方案,楊廷和倒是頗為認同的,一旦大軍出征,等到召集布置下來,怕是要兩三個月後的事,兩三個月之後,倭寇就算沒跑,也早已差不多搶掠的差不多了,朝廷大軍才姍姍而去,這不是給人看笑話嗎?
楊廷和的心目之中,最好的欽差人選應當是楊一清,楊一清畢竟是老軍伍,又是四朝老臣,慧眼如炬,知人善任,由他出馬,就算未必能全殲倭寇,至少也不會放任江南的事糜爛下去,可現在陛下已經用了徐謙,眼下也只能這麽辦了。
“只是江南總督的人選……”楊廷和想到這裏,眸光掠過了一絲志在必得之色,他不動聲色的端起茶盞來,輕抿一口,仍舊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,聽著大家的討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鄧健也是杭州人,聽到這消息自也是駭然無比,既然徐謙打算南下,現在雖是冬季,並不適合出海,不過只是沿著海岸南下至浙江,倒也不算什麽難事。
而且因為預備明年的出海,所以大量的物資也已經及早地在塘沽港囤積,只需命人將糧食、淡水以及一些物資直接裝船即可。
杭州的情況依舊不明,可越是如此,就越是要爭取時間,徐謙不是個慢慢吞吞的人,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,數百水手和上千校尉登上了滿載糧草、淡水的數十艘大船,旋即揚帆出海。
古代的船只出海往往寧願沿著海岸行駛也不願意直穿汪洋,對船員們來說,他們寧願直面暗礁的危險也害怕看不到陸地的感覺,對於這支曾經馳騁四海的船隊來說,這個任務倒是顯得簡單多了,鄧健站在旗艦的甲板上,不可一世地指揮著舵手、帆手、水手們控制風向,隨即回到船艙,在巨大的艙裏,徐謙正看著桌上的指南魚,見是鄧健進來,朝他笑笑,道:“怎麽,什麽時候能抵達浙江?”
鄧健苦笑道:“冬季多是北風,所以滿帆之後行船很快,就怕碰到礁石,所以我已命船隊先偏東行駛二十裏,好在這兒不是南洋海,那裏臺風多一些,這兒倒是沒有什麽危險,至多五天就可到達。只是我聽說許多校尉不習慣坐船,很多人上吐下瀉,怕是到了岸,弟兄們已經吃不消了。”
徐謙擡眸,鄧健發現徐謙的臉色蠟黃,不由道:“怎麽,徐兄弟原來也暈船?”
“漕船不暈,海船卻暈得厲害。”徐謙苦笑,不過畢竟是南人,倒還不至於上吐下瀉,只是道:“我倒是不打緊,這船上的人一個都不能有閃失,所以盡量以安全為主,不可冒險,這一次杭州淪陷,非同小可……哎……”
鄧健不由冷笑道:“這卻無妨,不是說倭寇只有三千人不到嗎?些許人馬不足掛齒……咱們大明在浙江有大軍數萬……”
徐謙卻是苦笑,道:“若是這些人真有用,又怎麽可能會被人襲了杭州?”
鄧健訝然。
徐謙繼續道:“其實這還是其次的,我最擔心的還不是這個,倭寇畢竟敵我分明,至少我等還曉得倭寇是賊,會有提防。只是這一次我的感覺是,在浙江一定有倭寇的內應,否則三千倭寇登岸,為何此前沒有傳出警訊?又為何倭寇能從容襲擊杭州?各部兵馬卻是始料未及,杭州又非沿海,這麽多的倭寇如何做到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杭州城下?到了現在,你還不明白嗎?”
鄧健臉色也拉了下來:“你的意思是,這些倭寇還有同黨,這些同黨在浙江的影響也是不小?”
徐謙冷笑:“倭寇算什麽,不過是別人手裏的一把刀而已,真正可畏的不是刀,而是人,我不害怕刀,害怕的卻是握刀的人,更可怕的是,這個握刀之人或許就在你我身邊,這才最是恐怖。”
鄧健皺眉:“那麽……應當如何,你畢竟只是個學士,初去浙江,既無欽命又不能節制別人,只帶著千餘人去,豈不是羊入虎口,實在不成……”
徐謙壓壓手,不過或許有些暈船的緣故,他沈默了一下,努力壓著自己的不適,才道:“這一趟,非去不可,我乏了,得去歇一歇,船上的事交給你了。”
鄧健嘆了口氣,點點頭又搖搖頭,走出船艙去。
一艘艘大船悄然游弋在海天一線之間,盤旋在桅桿上的海鷗證明這裏距離陸地並不遠,巨大的船身隨著水流晃動,大風將船帆打的啪啪作響,船隊徐徐南下,在波濤中巨大的船身微微晃動,而此時的徐謙已是悄然入夢。
夢裏隱隱有號角,有嘶聲裂肺的嬰兒和女子慘呼,有人發出不甘的低吼,有放肆的狂笑,那哭聲會同著笑聲穿破了雲霄,穿刺了虛空……
廷議。
楊廷和坐在椅上,聽著與會大臣的激昂言辭,動蕩之際,大臣們往往最是激憤,此時有人道:“倭寇欺人太甚,可是為何數萬新軍,卻是如此不堪,竟讓倭寇占據如此大邑,假若倭寇只是單純劫掠倒也罷了,遲早他們還是要棄城而逃,杭州也遲早可以收覆,怕就怕倭寇以此為據點,四處攻略州縣,將來尾大難掉,只怕禍患並不小於寧王之亂,諸公,事到如今,萬不可姑息養奸、養虎為患,朝廷必須南征,以解燃眉之急。至於新軍,老夫要問,此前朝廷編練新軍,是以強軍平倭為目的,可是現如今,這新軍比之從前更加不堪,每年浪費的內帑錢糧亦是從前數倍,為何如此不肖,如此不堪一用?”
“張大人所言甚是……”
楊廷和神情不變,端坐在一旁,心裏卻不由微微嘆了口氣,大家說的倒都是有道理,可謂字字珠璣,引經據典,可問題在於,說了這麽久,還是空話套話,只說南征,這南征怎麽個征法,如何調集糧草,派遣哪路軍馬,要糜費多久,假若大軍抵達了江南,倭寇遠遁了又當如何,這些事,卻無人有心去問,似乎如此細枝末節,和眼下的倭寇無關,仿佛他們說幾句南征,一切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。
只是這個時候,必須集思廣益,集思廣益的意義未必是要采納誰的意見,只是因為這是大明朝的傳統,不吵鬧幾下,就不足以顯見閣臣們的開明,不多聽一些意見,就被人罵做宰相肚裏不能撐船,所以楊廷和心裏有自己的盤算,至少他認為南征不切實際,可是也得耐著性子去聽,至於到時候如何制定章程和方略,卻是幕後的事。
“諸公,事急矣,倭寇禍國,已是孰不可忍,只是……”
正說著話,這個時候有個小太監躡手躡腳的進來,小心翼翼的到了楊廷和身側,那些發言者依舊還在大放厥詞,小太監卻是將一個紙條交給楊廷和。
楊廷和展開紙條,上頭寫著蠅頭小字:“朕已敕翰林侍讀學士為欽差,率軍火速前往江南,中旨已發,望卿家以國家為重,於內閣另草旨意,昭告天下,鹹使聞之。”
楊廷和的眼眸瞇起來,手指頭有節拍的拍打著自己的大腿,這個條子很奇怪,既然是宮中已經下旨,為何還要內閣再下一道旨意,況且這顯然也不合規矩,徐謙未必是通過正常渠道走的,只不過……現在計較這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。楊廷和不是傻子,這樣的大事他可不敢推三阻四,一旦再出什麽事,這個責任算是誰的,殿中諸公的言辭他是一句都聽不進去,眼下既然徐謙非要掛帥不可,倒也成全了他。
他朝小太監點點頭,小太監會意,立即取了筆來,楊廷和將條子放在膝蓋上,用筆寫下八字:“從速辦理,不可延誤”,隨即他將條子交給小太監,低聲吩咐道:“立即送去待詔房。”
小太監點點頭,飛快去了。
殿中依舊還在爭論,似乎是因為南征的錢糧出了問題,戶部和兵部的官員舌槍唇劍,很是熱鬧。
楊廷和則是打起精神,耐著性子聽著,只是這心思,卻早已飛到了爪哇國。
徐謙為欽差去江南處置杭州的事,這個徐謙能成嗎?在江南可不只是區區倭寇,假若只是區區倭寇,楊廷和未必就放在心上,徐謙固然是欽差,可是畢竟太年輕,嘴上無毛、辦事不牢,這個家夥怎麽看,都不太靠得住。
不過對嘉靖只委派欽差帶著一隊軍馬火速南下的處置方案,楊廷和倒是頗為認同的,一旦大軍出征,等到召集布置下來,怕是要兩三個月後的事,兩三個月之後,倭寇就算沒跑,也早已差不多搶掠的差不多了,朝廷大軍才姍姍而去,這不是給人看笑話嗎?
楊廷和的心目之中,最好的欽差人選應當是楊一清,楊一清畢竟是老軍伍,又是四朝老臣,慧眼如炬,知人善任,由他出馬,就算未必能全殲倭寇,至少也不會放任江南的事糜爛下去,可現在陛下已經用了徐謙,眼下也只能這麽辦了。
“只是江南總督的人選……”楊廷和想到這裏,眸光掠過了一絲志在必得之色,他不動聲色的端起茶盞來,輕抿一口,仍舊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,聽著大家的討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